2025 年东亚杯前夕,中国男足的人事布局释放出明确的战略信号:代理主帅久尔杰维奇将在率队完成韩国之行后,正式转任 2007 年龄段国青队主教练。这一 “过渡性” 安排背后,既是中国足协对青训体系的长期规划,也是对东亚杯名单作为国足重建班底的深度认可 —— 这支平均年龄不足 26 岁的队伍,正承载着未来两年新老交替的核心使命。
久尔杰维奇的 “双线任务” 并非偶然。作为塞尔维亚籍教练,他自 2023 年接手 U20 国青以来,已展现出对年轻球员的敏锐洞察力:率队在 2025 年 U20 亚洲杯晋级八强,并挖掘出王钰栋、蒯纪闻等 05 后新星。如今,他将把这套成熟的青训方法论注入 07 国青 —— 这支尚未完全成型的队伍,目前已通过两期精英训练营筛选出 67 名球员,未来还将吸收 08 年龄段的优秀人才。
值得注意的是,久尔杰维奇此次 “平移” 了原 U20 教练团队(包括助理教练克利亚季奇、门将教练李雷雷等)进入国足。这种人员配置的延续性,不仅有助于他在东亚杯短期内稳定军心,更暗含着足协对 “以青训反哺成年队” 的战略期待。例如,05 国青主力门将薛庆浩(24 岁)、后卫蒋圣龙(23 岁)已在东亚杯名单中占据重要位置,而 07 国青未来的佼佼者或可复制这一路径。
本届东亚杯 26 人名单呈现出鲜明的年轻化特征:00 后球员多达 12 人,其中 05 后王钰栋(18 岁)、蒯纪闻(18 岁)等新星首次入选,而 95 前球员仅保留颜骏凌、徐新两人。这种 “断层式” 调整背后,是足协对 2027 年亚洲杯和 2030 年世界杯预选赛的长远布局 —— 未来两年,球队将以此次名单为基础,持续考察联赛中表现突出的年轻球员。
门将位置的换代尤为显著:王大雷等老将彻底淡出,启用薛庆浩(24 岁)、于金永(20 岁)等新人。尽管 2004 年出生的李昊(青岛西海岸主力门将)因大名单限制未能入选,但他已被列为重点考察对象。中场方面,廖锦涛(25 岁)、蒯纪闻(18 岁)的入选,标志着技术型球员开始取代传统工兵型中场,这与久尔杰维奇强调的 “控球主导” 战术理念高度契合。
7 月 7 日开幕的东亚杯,将是这支 “青春国足” 的试金石。日本队以 J 联赛精英为主,韩国队则派出 K 联赛全明星阵容,两队均以传控和身体对抗见长。中国香港队虽实力稍逊,但申花后卫陈晋一等 “准国脚” 的存在,仍可能制造冷门。对于久尔杰维奇而言,如何在锻炼新人与争取积分之间找到平衡,将是最大考验 —— 毕竟,国际足联排名直接影响未来大赛的分档。
从战术看,久尔杰维奇大概率延续 U20 国青的 “5-3-2” 体系,通过朱辰杰、蒋圣龙的中卫组合稳固防线,同时依赖王钰栋、刘诚宇的速度冲击对手边路。值得关注的是,归化球员塞尔吉尼奥(27 岁)的入选,标志着足协在 “纯本土化” 与 “即战力补充” 之间的妥协。
尽管久尔杰维奇此次带队出征被定义为 “临时任务”,但他的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国足重建进程。例如,他力排众议保留 U20 教练团队,而非启用郑智、陈涛等本土教练,引发外界对 “去本土化” 的争议。不过,其执教履历中的 “青年军基因”(从塞尔维亚 U17 到中国 U20),恰好契合足协 “以青训为根基” 的战略方向。
对于久尔杰维奇而言,东亚杯的意义远超成绩本身:若王钰栋、蒯纪闻等新星能在对阵日韩时展现抗压能力,不仅能为国足注入信心,更可能加速 07 国青的人才储备。而在赛事结束后,他将全身心投入 07 国青的组建 —— 这支计划 2027 年冲击 U20 亚洲杯的队伍,或将成为中国足球下一个周期的核心力量。
当久尔杰维奇在首尔世界杯体育场指挥国足迎战韩国队时,他的目光或许已投向三年后的 U20 亚洲杯。此次东亚杯的名单,既是足协对 “年轻化” 的大胆尝试,也是久尔杰维奇青训理念的延伸。无论成绩如何,这场始于韩国的 “重建试验”,都将在中国足球的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。